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小结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
期末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2课“贞观之治”
第3课“开元盛世”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5课“合同为一家”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期中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
第3课收复新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
第11课北伐战争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7课内战烽火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改革开放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第11课民族团结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钢铁长城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中考模拟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八课 百家争鸣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十一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亡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
第十八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
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
第二十一课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3课 土地改革
单元综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5课 钢铁长城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第19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5课 设计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画地图 讲历史——学习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 社区历史小调查——学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6课 图说红军长征——学习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 历史的回响——“抗日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 编辑历史小报——“我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5课 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第12课“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1课 追《根》溯“园”——
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第25课 弹《命运》论《英雄》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第2课苏联的崛起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第5课 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
第6课邪恶的轴心
第7课疯狂的战车
第8课正义的胜利
第9课 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第13课挑战“两极”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第15课 “漫画”历史——学习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第17课干戈不息
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
第19课机遇与挑战
第20课 举办“时事溯源”专栏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
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第11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第15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6课 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0课 异彩纷呈的科学
第1课 隋的兴亡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
第6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9课 宋金南北对峙
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
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
第14课 宋词与元曲
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第16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
第17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朝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
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2课 巩固新政权
第3课 抗美援朝战争
第4课 走向国家舞台
第5课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
第6课 三大改造
第7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8课 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
第9课 外交工作的突破与发展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2课 对外开放
第13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第17课 筑起钢铁长城
第18课 尖端科学技术的突破
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
第12课 国民革命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4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6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8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19课 走向战略反攻
第20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社会习俗的演变
第23课 文化教育的进步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第4课夏传子 家天下
第5课公元纪年法
第6课西周的分封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第11课百家争鸣
第12课历史文物仿制活动
第13课六王毕 四海一
第14课伐无道 诛暴秦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_____
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20课三国鼎立
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第8课 编辑历史手抄报
第9 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第10课 宋金对峙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
第15课 看图说史
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
第21课 绘制历史插图
第22课 盛世危机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
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第5课洋务运动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辛亥革命
第8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 历史人物小传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
第14课红军长征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
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8课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址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
第24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第4课 观看历史影视片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
第7课 全国大动乱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第9课 “文革”经历访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5课 民族团结的加强
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第17课 历史专题讲座 台湾问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
第18课 国防建设
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第20课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第22课 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
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第24课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
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11课法国大革命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
第14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历史知识抢答赛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
第17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
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20课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第21课 历史人物名言收集活动
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4课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第25课文学和艺术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第8课 “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
第9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第10课 欧洲联盟
第11课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第四单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
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
第14课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5课 非洲独立运动和拉美国
第16课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战争
第17课 美苏“冷战”
第18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第19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1课 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
第八单元科学技术和文化复习课
第22课 历史学习经验交流
第一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第二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第三课 传说时代
第四课 夏与商的政治统治
第五课 西周的封邦建国
第六课 西周的衰微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八课 大国争霸
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第十课 变法时代
第十一课 “百家争鸣”
本单元综合与预测
第十二课 秦朝的统一
第十三课 秦朝的灭亡
第十四课 西汉初立
第十五课 新的大一统
第十六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
第十七课 东汉的兴衰
第十八课 汉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九课 三国鼎立
第二十课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
第二十一课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
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
第28课 北宋的统治
第2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30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31课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
第32课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
第34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
第35课 元朝的统一局面
第36课 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
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第38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
第39课 明清易代
第40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第41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
探究活动 探寻地名中的历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
第4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
第6课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
第7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
第9课 建设成就与科技进步
第10课 艰苦创业与一心奉献的
第11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3课 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14课 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第15课 国计民生的改善
第16课 “一国两制”与香港、
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
第18课 新时期的外交
第1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20课 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加
第21课 新起点与新挑战
第3课 太平天国
第4课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
第5课 甲午战争
第7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
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13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
第15课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第18课 全国抗战的爆发
第19课 “血肉筑起的长城”
第20课 辉煌的胜利
第21课 内战的爆发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4课 活动课 寻找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
第5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
第11课“秦王扫六合”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4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
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19课 活动课 秦始皇功过的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
第20课 三国鼎立
第21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
第3课 收复新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6课 活动课 模拟时事报道—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课
第7课 洋务运动
第8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
第11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
第12课 北伐战争
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5课 活动课 模拟导游——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6课 难忘九一八
第17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
第18课 血肉筑长城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
第19课 内战烽火
第20课 战略大决战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
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复习课
第23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4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复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第11课 活动课 社会调研——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第12课 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
第18课 活动课 历史纪实大家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20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21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2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第23课 活动课 20世纪歌曲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复习课
第24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5课 活动课 家庭照片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复习课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复习课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 活动课 追访历史新闻
第12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3课 美国的诞生
第14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
第15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复习课
第16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7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
第18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
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20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
第21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2课 活动课 策划第二次工
第2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
第24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25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复习课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6课 活动课 老照片配文——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
第9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2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
第13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14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
第15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6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第17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
第18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9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20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第21课 活动课 撰写历史小论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复
第一课 我从哪里来
第二课 我在社会中成长
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
第三课 认识家庭
第四课 家庭理财
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
第五课 认识学校
第六课 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
第七课 传媒的力量
第八课 青少年与传媒
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
第九课 认识社区
第十课 走进社区
第十一课 建设美好社区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
第十二课 我的祖国
第十三课 壮美河山
第十四课 生我养我的地方
第十五课 我的民族魂
第六单元 单元复习
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
第二课 世界的划分
第三课 自然环境与人才分布
第四课 中国的国土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
第五课 农业与自然资源
第六课 工业与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
第七课 发达国家
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
第九课 国际联系与国际合作
第十课 世界知识竞赛(活动课)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
第十一课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十二课 在现代化进程中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第十三课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十四课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
第十五课 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第一课 石器开辟的世界
第六课 至高无上的皇权
第七课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第二课 青铜时代的王朝
第八课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第九课 中国古代农民
第十课 中国古代工匠
第三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商人
第十二课 中国古代士人
第十三课 中国古代妇女
第十四课 古代社会的众生相——
第十五课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第十七课 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
第四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八课 献给世界的文明之火
第十九课 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
第二十课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第二十一课 三家并立
第二十二课 《史记》与《资治通
第一课 鸦片战争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课 旧体制与新探索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五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六课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
第七课 辛亥革命
第八课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第九课 五四运动
第十课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第十二课 十年内战
第十三课 抗日烽火
第十四课 解放战争
第十五课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
第十六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
第十七课 十年动乱
第十八课 改革开放
第十九课 近代工业的起步
第二十课 工业化的推进
第二十一课 我们所享用的工业产
第二十二课 白话文与简化字
第二十三课 左翼文化运动
第二十四课 戏剧
第二十五课 生活与风尚
第二十六课 社会求助与社会公益
第二十七课 我们身边的风土变迁
第六单元单元复习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2课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第3课 地中海沿岸的文明曙光
第一课 文明社会的曙光
第二课 大河哺育的文明
第三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四课 基督教的世界
第五课 伊斯兰文明
第六课 印第安文明
第七课 工业文明的前奏
第八课 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
第九课 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
第十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
第十一课 俄、日、德的崛起
第十二课 列强瓜分世界
第十三课 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 政教合一的帝国
第5课 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欧
第6课 大化改新拜占廷帝国
第7课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
第十四课 战争与革命
第十五课 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第十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七课 冷战时代
第十八课 改革与调整
第十九课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
第8课 吹响新时代的号角
第9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0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第12课 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第二十课 走出冷战时代
第二十一课 人类面临挑战
第二十二课 实现民族复兴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4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5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6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17课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第18课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第19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0课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矛盾
第21课 “工业革命与我们的现
第一课 合理消费
第二课 自主择业
第三课 科学理财
第四课 依法纳税
第五课 遵守市场秩序
第六课 公民的权利
第七课 我国的政治制度
第八课 建设政治文明
第九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第十课 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
第十一课 人类面临的挑战
第十二课 实现民族复兴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社会
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
第4课 编写个人成长史——活动
第5课 夏商的兴亡
第6课 西周的盛衰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10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
第11课 孔子和百家争鸣
第12课 秦朝的统
第13课 秦的暴政与灭亡
第14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5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16课 汉朝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汉朝的文化
第18课 丝绸之路导游——活动
第19课 兰国鼎立
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1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2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第23课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3课 大唐盛世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 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
第6课 流光溢彩的文学艺术
第7课 评价历史人物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第9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大一统的元朝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
第15课 做一回宋朝的改革者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膨胀
第17课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第18课 清朝君权的强化
第19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1课 建筑工程传不朽
第22课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23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第11课创业的先声
第12课清末民初新景观
第13课 讲历史 评人物
第14课 开辟新纪元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星火燎原
第17课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18课 难忘九一八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
第20课血肉筑长城
第21课同仇敌忾 众志成城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
第2课 转入战略进攻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
第9课 历史影视片欣赏——活动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复
第10课 建设之路的探索
第11课 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第12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第14课 登上国际舞台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第15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
第17课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第18课 展示“历史”——活动
第四单元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复
第19课 春潮再起
第20课 变革中的社会
第21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
第22课 中国走向世界
第五单元 昂首迈入新世纪复习课
第1课 走向战争的深渊
第2课 残酷的世界大战
第3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4课 战地记者前线报道
第一单元 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
第5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第6课 迅速崛起的苏联
第7课 罗斯福新政
第二单元 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
第8课 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第9课 世界战火重燃
第10课 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第11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第三单元 正义与邪恶的大搏斗复
第12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第14课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第15课 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
第16课“革命与改革对社会发展
第四单元 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
第17课 两极格局的终结
第18课 动荡不安的世界
第19课 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第五单元 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第20课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
第21课 触摸人类心灵的文化
第六单元 日新月异的科技与文化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 原始农业社会
第3课 华夏先祖的传说
第4课 夏商周的兴替
第5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6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第9课 在身边寻找历史——活动
第10课 秦朝的统一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汉武帝“大一统”
第13课 反击匈奴 开辟丝路
第14课 东汉的兴衰
第15课《史记》与汉赋
第16课 汉朝的科技成就
第17课 统一的历程——活动与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
第20课 数学、天文历法与农学
第21课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与艺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世华章:诗歌、乐舞与
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
第5课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6课 遣唐使的入唐之旅
第7课 北宋的统治
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
第9课 金朝的兴起与宋金和战
第10课 元朝大统一
第11课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发
第12课 领先世界的科技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
第14课 明朝的兴亡
第15课 清朝前期的统治
第16课 海洋开拓与海疆危机
第17课 清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
第18课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
第19课 传统科技的总结
第20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21课 评价历史人物
第2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8课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第10课 清末民初新景象
第11课 袁世凯独裁与北洋军阀
第13课 讲历史 评人物 ——
第14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第15课 国民革命
第16课 星火燎原
第17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18课 文化的多元发展
第19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20课 同仇敌忾 众志成城
第21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第23课 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第24课 解放战争的转折
第25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1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中华祖先的传说
第1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第2课精湛的青铜铸造
第3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第4课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第1课秦的统一
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
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第4课丝绸之路
第1课三国鼎立
第2课江南的开发
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课古代数学与地理学
第2课古代医学和农学
第3课汉字的演变
第4课诸子百家
第5课流芳千古的书法与绘画
第6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5课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6课开放的对外关系
第1课辽宋夏金的和战
第2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4课元朝的统一
第1课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第2课郑和下西洋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4课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第5课清朝的闭关锁国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第2课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
第3课四部古典科技巨著
第4课光彩夺目的时代文学
第5课两部史学名著
第6课灿烂的古代艺术
第2课烽烟再起
第1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2课戊戌变法
第3课辛亥革命
第4课新文化运动
第5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1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第2课国共合作北伐
第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
第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课抗日救亡
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
第4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课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
第2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课科技成就和新式教育
第2课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2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第1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文化大革命”
第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2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3课对外开放
第4课民主法制建设
第5课邓小平理论
第1课民族团结
第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1课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第2课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第3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
第2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
第3课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4课繁荣的文化艺术和体育
第5课人们生活的变化
第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第3课西方文明的摇篮
第1课亚洲封建国家
第2课欧洲封建社会
第1课古代世界的征服战争
第2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第3课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一)
第4课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二)
第1课近代社会的曙光
第2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3课美国的诞生
第4课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第1课工业革命
第2课殖民地的反抗
第3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第4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5课俄、日资产阶级改革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2课近代思想文化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2课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3课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第1课大战的爆发
第2课大战的扩大与转折
第3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
第2课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
第3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第1课美苏对峙
第2课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
第1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课现代文学艺术
第1课 周口店的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祖先的传说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探究与实践(一)——我评商鞅变
第8课 诸子百家
第9课 秦的统一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 西汉“大一统”
第12课 东汉的统治
第13课 丝绸之路
第14课 两汉科技与文化
第15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江南的开发
第17课 北方的民族交融
第18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
探究与实践(二)——流动的线条
第1课 隋朝的统治
第3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
第4课 盛唐气象
第5课 唐朝衰亡和五代十国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
第12课 影响世界的宋元科技成
第13课 明朝专制统治的加强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交往与抗倭
第15课 明朝的建筑与科技成就
第16课 明朝的灭亡
第19课 唐乾盛世的社会经济与
第20课 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第4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
第9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1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3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
第15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
第16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17课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
第18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9课 内战爆发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1课 近代教育与社会生活的
第22课 近代新闻出版与文学艺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单元回眸
单元检测
第4课 夏传子 家天下
第5课 公元纪年法
第6课 西周的分封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10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第11课 百家争鸣
第12课 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第14课 伐无道 诛暴秦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
第23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4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
第5课 唐朝的中外交往
第6课 隋唐的科学艺术
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科学技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第7课 我看“商鞅变法”——探
第8课秦的统一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
第12课东汉的盛衰
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
第14课 我走“丝绸之路”——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8课 我说“民族交往”——
第19课文字演变
第20课青铜铸鼎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2课文化艺术
第23课科学技术(上)
第24课科学技术(下)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6课 文成公主与西藏——探究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第10课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探
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
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6课闭关锁国
第17课 郑成功收复台湾——探
第18课思想文化
第19课文学艺术(上)
第20课文学艺术(下)
第21课科学技术(上)
第22课科学技术(下)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4课 甲午风云忆旧——探究活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7课新文化运动
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
第11课 重温长征路——探究活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13课全民族抗战开始
第14课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
第15课 回眸八年抗战——探究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
第20课大众传媒的兴盛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24课思想文化的演进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
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第6课“文化大革命”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第11课 城乡基层民族管理——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14课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
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第17课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第18课科学技术
第19课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0课文化艺术和体育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3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第4课 探索神奇的金字塔——探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第9课科学技术
第10课文字与文学
第11课雕塑与建筑
第12课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第13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4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15课法国大革命
第16课 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
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
第19课 追寻近代大工厂制度的
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
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
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电气时代”的到来
第2课工业革命新发展
第3课科学的长足进步
第4课欧洲启蒙思想
第5课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6课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
第9课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
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
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
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14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5课 世界大战能否避免——
第16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
第18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9课中东战争
第20课美苏冷战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
第22课 我看国际热点问题——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
第24课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
第1课 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第3课 神话与历史
第4课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第5课 上古三代的更替
第6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
第8课 我看“商鞅变法”——探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
第10课 统一国家的初建
第11课 秦朝的覆灭
第12课 统一王朝的重建
第13课 东汉的盛衰
第14课 汉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追忆—
第17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第20课 我说“民族交往”——
第21课 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
第1课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第2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
第3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5课 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第6课 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
第7课 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
第8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10课 元朝的大一统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13课 宋代的都市生活——探
第14课 明朝的君主专制
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第16课 明代的建筑工程
第17课 明代的科技成就
第18课 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
第19课 广阔疆域的统一管理
第20课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1课 清代的文学艺术
第22课 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
第1课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第4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
第5课 甲午风云忆旧——探究活
第6课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
第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
第8课 袁世凯称帝与军阀混战
第9课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第12课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
第13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
第14课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16课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第17课 回眸抗战——探究活动
第18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0课 近代中国思想与文化艺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第16课建筑奇观
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第18课唐诗与宋词
第19课明清小说
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
第21课书法与绘画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
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
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
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22课思想文化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