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dragstart="return false" onselectstart="return false" style="cursor:pointer;-moz-user-select: none;user-select:none;margin:0"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国的变化岳麓版 知识精讲
-
注:预览偶有瑕疵,不代资料本身有误,请放心下载,如遇资料质量问题,请联系400-080-6798
- 返回
-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国的变化岳麓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国的变化二.学习目标:1、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5、了解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6、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三.重难点解析: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难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四.具体过程(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它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方面:(1)五个经济特区①时间和地点: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②开设原因: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设特区,主要是发挥它们的两大地域优势,一是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二是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2)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国家又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遍布我国的沿海地区。1985年后,又先后决定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